A.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么关系
伊朗在中国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们是相邻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拉克趁伊朗局势未稳之际,发动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
但自从萨达姆政府被推翻以后,伊拉克和伊朗的关系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两国越走越近,出现明显的缓和局面。
伊拉克共和国,简称“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朗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
B. 咖啡是怎么样打入中国市场的
咖啡的传播
咖啡据说开始於11世纪初期,在阿拉伯的古文献上便可看到该项记载.在那之
前,阿拉伯地区是咖啡生豆晒乾了再煎煮后当胃药喝的,后来得知咖啡也具有提
神效果,再加上回教戒律严苛 禁止喝酒,回教徒们便用烘焙后熬出来的汁液取
代酒类成为兴奋性饮料.据说当地人懂得用烘焙咖啡豆,已是13世纪以后的事.
此种相当於咖啡前身的黑色饮料,以回教圣地麦加为中心,经由回教徒传了开
来,先由阿拉伯传至埃及,再传至叙利亚,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当时的煮法是
先将生豆晒乾,再烘焙,以杵捣碎,加水熬煮后,待残渣沉淀,只饮用上层透明
的部份.16世纪,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义,经由威尼斯及马赛港逐渐的传入欧
洲.欧洲人喝咖啡的风气,是17世纪由义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经商中渐次
传开,在威尼斯出现了欧洲第一家的咖啡店—波的葛 (Bottega del Caffe). 四百年
来,咖啡的饮用习惯不仅由西方传至东方,甚至俨然成为锐不可当的流行风潮. 十六世纪初,咖啡向欧洲传播开来.当时的法国国王克雷门八世曾说:「虽然是
恶魔的饮料,却是美味可口.此种饮料只让异教徒独占了,殊是可惜」.因此也
接受了基督徒也能饮用咖啡.在英国有无数的咖啡屋,当时只有男人能进入.咖
啡在绅士的社交场所颇受欢迎.男人们在此高谈阔论政治,文学,商业等议题,
有些甚至不回家.因此1674年有许多主妇提出请愿书要求将咖啡屋关闭.土耳
其的大使於1669年向路易14世献上咖啡开始后,法国上流社会也深受了咖啡的
魅力.无数的咖啡沙龙内,新的文学,哲学与艺术皆因而出现.咖啡文化也深深
的影响及巴黎市民,街角的咖啡店也开始大量而生产.期间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
及哲学家,如巴尔札克卢骚等等.文化人不断齐集,并以齐聚於知性的咖啡沙
龙内高谈阔论而闻名.不久在义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开始出现 , 引起咖啡
饮用方式的变化.咖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有兴趣栽培咖啡的人,也愈
来愈多.十三世纪制造商将咖啡樱桃带各地到并栽植.十八世纪初,法国海军上
将德克鲁,在船上用自己的饮用水,灌溉桶中的咖啡幼苗,而后将之种植於法
国领地马尔其尼克岛.不久之后,咖啡广为流传到中南美洲,咖啡的栽植也扩大
到世界各地.
在资料中国外盛行喝咖啡,且当茶一样饮,我国近几年才流行喝咖啡,不知道咖啡何时进入我国的。
hlnaxyh回答:
当星巴克的女妖形象渐渐的为国人所熟知时,中国的咖啡文化也慢慢的进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纵观中国咖啡文化的发展史,也许我们能从中发现咖啡这个古阿拉伯文化入侵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的脚步。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 千年, 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上采摘和种植咖啡了。而现代咖啡的发源地应该起源于古阿拉伯。相传,有一位牧羊小男孩偶然发现羊吃了咖啡豆便不停地蹦跳,出于好奇他也品尝了几颗,果然兴奋不已。后来一位阿拉伯僧侣从中受到启发 ,调制一种 "咖啡豆肉汤",竟然销路大开,轰动市井。直到有人将咖啡豆炒熟、粉碎、加水煮沸,并加食糖,才成为醇香扑鼻的饮料。1615年,世界第一家咖啡馆在地中海威尼斯港口建立了。从而引导了近现代咖啡文化的潮流。咖啡从北非和阿拉伯被发现,到中世纪在欧洲的流行,再到近代在北美及欧洲的风靡。那么,咖啡是什么时候以书面方式进入东方中国这拥有数千年茶文化的国度的呢?成品咖啡何时进入中国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而史书最早有咖啡记载的便是1884年中国首棵咖啡树在台湾的种植了。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有位英国的茶商,发现台湾的气候与中南美洲十分相似,应该会是个适合种植咖啡的好地理。于是,这名商人引进了一百株阿拉伯种的咖啡树到台湾种植,从而便成了中国咖啡的“鼻祖”了。而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20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现在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的厦门等地就有一百多年前引进的咖啡树的种植,也就是所谓的“Chinese coffee”(中国咖啡)了。
中国咖啡的种植起步虽然较晚,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但是,前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洋文化的大举入侵,咖啡这个“帝国主义文化先锋”也渐渐的进入了百姓的生活。其实中国大陆的咖啡文化应该起始于旧上海的英法日租界,作为“东方之珠”的东方大都市,旧上海的咖啡文化的发展应该说是国内最早的,而当时的咖啡馆是洋人和上等华人以及各种肤色从事非凡职业妇女们出没的场合。这点应该能引起很多人的遐想,巩利扮演的“非凡行业者”在昏暗吵闹的咖啡馆里与各种肤色的人强颜卖笑的情景成了国人最早的咖啡馆印象。直道咖啡馆充斥大街小巷的今日,人们的咖啡馆印象还有停留在“那个镜头”的。然而,这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近年来中国咖啡种植和消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麦斯威尔、雀巢、哥伦比亚等国际咖啡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工厂,为中国市场提供品种更优、价格更优质的产品。1999年,有着“中国麦当劳之父”美誉的中国台湾人王大伟首次把世界最具声誉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引进国内。以及台湾上岛、日本真锅等闻名咖啡品牌的大举入主中国市场,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等发达大城市更是引发了一场咖啡旋风,今年以来这股旋风越发不可收拾。美国西雅图咖啡、加拿大百怡、加拿大第二杯咖啡(Second Cup)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星巴克也改变了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策略,逐步的回收区域加盟改为总部直营。这股咖啡旋风大有和中国茶决一死战的架势。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小资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也充斥的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人们对“星巴克(star bucks)”的追求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咖啡屋、西餐厅成为人们商务、休闲乃至谈恋爱的好地方,咖啡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无论是新鲜研磨的咖啡豆,还是刚刚冲出的60°C的热咖啡,都散发出馥郁的香气,令人沉醉。星巴克首选、意大利特浓咖啡(艾斯布瑞索)、卡布其顿、拿铁、风味咖啡,为光顾咖啡屋的人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口味。中国人也逐渐喜欢自己做咖啡了。亲手为爱人做一杯新鲜的热咖啡,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随着咖啡这一有着悠久历史饮品的广为人知,咖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上升,而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费国。前不久,在北京主办了一场有关咖啡市场的研讨会,前来参会的单位与个人远远超乎预期的数量。这似乎可以说明,国人正对咖啡这一西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1995年,中国的咖啡种植总面积已达9万亩。而今,出产于中国云南的“中国咖啡”,以其高贵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将进一步的推动这股潮流,引导这一时尚,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从面使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咖啡文化。中国人对饮食方面的研究向来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从古老的茶文化到当今遍布全世界的中国餐馆,都可以有效地说明这一点。在中国广东的潮汕地区,有一种世界闻名的“功夫茶”文化,以其优质的选材、讲究的做工以及周到的服务为世人所称道。那么,新兴的中国咖啡文化是否也会像“功夫茶”一样为中华这个善长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所吸收、发扬光大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 爱国者回答:
清末时期,
当国门打开,随着西风美雨的飘落,咖啡在中国沿海城市的出现,最早接触此洋饮料的清末文人,也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咏叹咖啡的作品。
如清诗人毛远征在他的诗中就说到了他喝咖啡时由于忘记了放牛奶,便觉得其苦涩:
饮欢加非茶,忘却调牛乳;牛乳如欢甜,加非似浓苦。再如潘飞声所作的《临江仙》的词:第一红楼听雨夜,琴边偷问年华。
2/8
C. 国内较好的品牌咖啡店有哪些
最多的连锁品牌是上岛咖啡
利润最高是星巴克
现在连锁企业太多了,可比性比较低
D. 在郑州大家都吃过麦加美吗
楼上的说话不负责任,你吃过麦加美没?没吃过就不要乱说,我们学校门口就有麦加美 感觉还不错 价格也便宜 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好吃 但是价钱太高。你不懂 别瞎说 忽悠别人
E. 关于唐朝的各种方面的事
唐朝是一个外患非常严重的朝代. 四周的强敌太多了.这恐怕是哪个朝代都不能比的但是其对外作战总的来说是很辉煌的.
其有三次高潮与两次低潮.
1.第一个高潮:太宗时期至高宗初期. 建立了大唐不败的神话.
2.第一个低潮:武后掌政时期. 唐朝自身内乱,对外打了几个败仗当然胜仗更多.
3.第二个高潮玄宗初. 几乎不败.
4.第二个低潮: 安史之乱前后. 打了几个著名的败仗. 当然胜仗也不少.
5.第三个高潮:自身灭亡前几十年收服了南诏与土蕃这两个大敌.对外作战还是辉煌的.
总得来说"中华既安,四夷自服" 我们一有内乱对外就不占便宜!
以下这篇文章概括的好:
当隋朝即将覆灭之际,太原留守李渊乘群雄竟起、关中空虚之机,于十三年五月在晋阳(今太原西南)起兵,北和突厥,南结李密,打着尊隋旗号,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今西安)。次年五月称帝建唐,是为高祖。他采取巩固关中,“据险养威”,然后东出决战中原、南下平定江南的战略,展开长达7年的统一战争(参见唐统一战争)。在李世民、李靖等将帅的卓越领导下,历经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唐平萧铣之战、洺水之战、唐灭辅公祏之战等一系列重大作战,先后击灭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肖铣、刘黑闼、辅公祏等各种反唐势力。至武德七年(624年),除割据朔方(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的梁师都外,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帝位,是为太宗(参见玄武门事变)。由于东突厥屡犯唐境,一度深入至渭水之北,直接威胁长安,太宗遂积极进行北灭突厥的准备(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贞观三年(629年)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率军反击,至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军。北方各族纷纷归附,尊李世民为“天可汗”(参见唐灭东突厥之战)。随后,为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于九年派特进李靖率军以远程奔袭击降吐谷浑,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参见唐击吐谷浑之战)。十四年灭高昌,置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庭州(治今吉木萨尔北),并于交河城(今吐鲁番西北)设安西都护府。十八年平定焉耆(今焉耆西南),二十二年平定龟兹(今库车),西域各族纷纷归唐。遂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并置龟兹、于阗(今和田县境)、碎叶(今吉尔吉斯伏龙芝北)、疏勒(今喀什)四镇,辖于都护府,称安西四镇,用以控制西境,保护商路。在此期间,高丽与百济连兵进攻新罗(参见唐与高丽、百济的战争)。太宗应新罗之请,于十八、十九年间率水陆大军,亲征高丽,攻占辽东大部州县。后久攻安市(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不下而退兵。时北方薛延陀渐强,屡攻归唐的突厥各部,威胁北疆。太宗遂于二十年派特进李绩等率军击灭薛延陀(参见唐击薛延陀之战)。其余众及所部铁勒、回纥10余部内附。唐于其故地置6府7州,北方悉定。高宗李治继位后,首先加强对天山以北地区的统治,于显庆二年(657年)遣左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击灭反唐的西突厥(参见唐灭西突厥之战),置蒙池、崐陵二都护府,分统其地。尔后将打击目标转向高丽,并改变战略,在高丽后方寻求进攻基地,使其腹背受敌、两面作战。五年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军l0万,击灭百济,分其地置5都督府,以经略高丽。乾封元年(666年),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军攻高丽,总章元年(668年)克平壤(今属朝鲜),置安东都护府统之(参见唐灭高丽之战)。后因高丽反抗,吐蕃攻扰,唐廷把安东都护府迁于辽东,将兵力转用西部。高丽故地遂为新罗夺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后,日渐强盛(参见唐与吐番的战争)。贞观八年(634年)曾进攻松州(治今四川松潘),十二年被唐军击败(参见松州之战)。后唐以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唐蕃关系密切。高宗时,为争夺吐谷浑,双方于咸亨元年(670年)激战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参见大非川之战),唐军先胜后败,吐谷浑故地落入吐蕃之手。吐蕃进而攻占西域18州,唐被迫撤回安西四镇唐军。从此,唐连年遭到吐蕃攻扰。皇后武则天执政时期,边境战斗增多,主要是与突厥和吐蕃作战,奚及契丹亦不时攻掠边地(参见唐与契丹、奚等之战)。唐虽曾收复安西四镇,并一度击败契丹、奚,但时胜时败,直至玄宗李隆基即位时,边患仍然未除。东北之契丹、奚占据营州(治今辽宁朝阳);东突厥不时攻掠,或支持契丹、奚反唐;突骑施取代西突厥,依吐蕃之强弱时反时降;吐蕃仍不断向外扩张,直接威胁唐陇右(约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河西(今甘肃、青海黄河以西)、安西(今甘肃安西以西)重地,欲与唐争夺西域。在此严峻形势下,玄宗决定对北方的突厥、契丹、奚及突骑施等,暂取守势作战,伺机击歼,并辅以有力的政治争取;而对威胁最大又最强的吐蕃,则采取攻势作战,集中主要兵力,实施连续进攻。为此,玄宗在发展经济、严禁奢靡、改善交通、置仓储粮之同时,整军经武,发展马政,调整部署,组织出兵,为巩固边疆进行了艰苦的长期战争。自开元二年(714年)至天宝十四载(755年),在陇右、河西、安西和剑南(治益州,今成都)各战场,屡次大败吐蕃,给其以沉重打击,并击灭了突骑施。突厥各部亦不断归服,天宝四载被回纥击灭后,其余部多内附于唐。在此期间,云南洱海地区的南诏起兵反唐(参见唐与南诏的战争),唐数次出征,均遭惨败,南诏遂与吐蕃联合,西南局势逐渐紧张。 玄宗后期,朝政日趋腐败。均田制破坏,府兵制为募兵制所取代。又因边境战争频繁激烈,为巩固边疆而设置的边镇节度使逐渐增多,至天宝元年(742年)已有l0个,拥兵49万余,使唐初以来居中控外的兵力部署,变为内轻外重的局面。这为掌握一个地区的军、政、财权的节度使进行叛乱和割据提供了可能。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参见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平安史之乱,历经玄宗、肃宗李亨、代宗李豫三代,七年又两个月,唐廷虽在战略指导上犯有错误,但在著名将帅李光弼、郭子仪、张巡等人的卓越指挥下,军民英勇抗击,终于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安史之乱使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平叛后,唐廷无力消灭安史旧将,被迫委任他们为河朔三镇节度使。于是,“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玉海·兵制》)。至德宗李适时,全国已有48个节度使。永泰元年(765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后为昭义)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等结盟抗唐,藩镇割据由此形成。以后各地节度使竞相效法,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为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从代宗始,历代皇帝大都企图削藩,除宪宗李纯取得削藩胜利,恢复暂短统一外,均因力量不是和政略、战略不当等而失败。随着唐王朝日趋衰落,割据势力愈演愈烈,直至唐亡。与此同时,唐廷与吐蕃、南诏的战争交炽进行。平安史之乱时,唐军主力由西北内调,吐蕃乘虚占据河西、陇右,并频繁东进。平叛刚结束,即攻占长安,代宗避难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关内副元帅郭子仪收众4000余,以疑兵计,吓退吐蕃,收复长安。广德二年(764年)至永泰元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举兵反唐,先后两次引吐蕃、回纥大军进逼奉天(今陕西乾县)、泾阳(今属陕西)等地(参见邠州之战、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率军反击,又说服回纥反戈与唐合击,大破吐蕃,稳住了关中局势。大历年间(766—779年),唐将浑瑊、李晟等多次率军击败吐蕃对陇右、关中、剑南西川的攻掠。贞元年间(785-805年),吐蕃大举进攻西北、西南两地区。大相尚结赞领兵攻掠陇右后,转兵安西,攻占北庭都护府,从此唐通安西之路阻绝;而剑南节度使韦皋奉命招抚南诏,以分吐蕃之势,集中兵力反击,不断重创吐蕃(参见神川之战、维州之战、唐破吐番维州之战),尽复儁州(治今四川西昌)等地,并出兵深入其境内,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贞元九年(793年),南诏归唐。宪宗时,唐蕃关系有所改善,但自元和十三年(818年)起,吐蕃又频繁攻掠,多为唐军击败。长庆元年(821年)吐蕃请和,双方会盟于长安城西,相约“屏去兵革”,“暴掠不作”(《旧唐书》卷196下《吐蕃》下)。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人张义潮收复西北11州,吐蕃从此不振。后来,南诏攻西川,袭安南,占播州(治今贵州遵义),成为唐主要边患。安南部护、西川节度使高骈等率军破之(参见交趾之战)。唐和南诏于中和年间(881—885年),恢复通好。唐末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其中以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冤句(今山东菏泽西)人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实力最强(参见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尤其黄巢起义军自乾符二年(875年)至广明元年(880年),历经转战中原(参见黄巢转战中原之战)、进军江南(参见黄巢南下福州之战壕)、北伐夺取长安(参见长安之战),建立大齐政权,达到全盛。后在唐军与沙陀骑兵联合反攻下,退出长安(参见唐夺长安之战),再犯战略错误,终于中和四年(884年)失败。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唐政权,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唐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朱全忠)代唐称帝,建后梁。从此,历史进入政权更迭、分裂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持续50余年,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在此期间,契丹复盛,不断攻掠中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世宗柴荣即位后,在高平(今属山西)大败辽(契丹)与北汉联军(参见高平之战)。“自高平克捷之后,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册府元龟》卷104),遂整饰军纪,裁汰老弱,加强禁军,并制定了先取南唐江北之地,再攻契丹夺取幽燕(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割让之燕云16州),然后攻取北汉的方略,着力进行统一战争。但当其准备攻取幽州(治蓟,今北京城西南)时,却身染重病而班师。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称帝建宋,后周亡。后周开创的新局面为尔后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隋朝建立至后周灭亡的379年中,共发生较大的作战350余次。由于隋、唐是南北朝以来中国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经过长期交往和战争以及相互融合后建立的统一政权,王朝的将帅很多是少数民族人,作战时亦经常使用少数民族军队,因而,这时期的军制和战争兼有两种民族的特点。在战略战术运用上,亦较前有明显发展。在军制方面,吸取西魏、北周府兵制的优点,建立了新的府兵制:将军户编入民户,兵农合一,并规定军府有领兵之责而无调兵之权,兵部掌军令和军将除授但不能直接统兵,二者相互制约,军权集中于皇帝,对后世军制影响甚大。但到唐开元后,又实行募兵制。在军队建设方面,强调骑兵作用。虽然步兵在军队总数上居多,但以骑兵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兵种。因之不断加强马政,努力增殖战马。唐全盛时仅官马即有70余万匹。为充分发挥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将重甲骑兵逐渐淘汰,基本上改为轻装骑兵。因江海作战增多,水军建设亦有较大发展。如多次进攻高丽,均有数万水军及数百艘海上战船实施渡海作战。除沿用楼船、连肪等战舰外,还发展了以轮形桨推进、航速较快的车船,发明了在水线下两舷上装有浮板(今之舭龙骨)以增强耐波性的海鹘船。各类战船已广泛采用横舱壁和水密舱,船舷亦装上巨木大概,战斗性能较前大为提高。唐朝前期军队的战斗编成,适应攻势战略及步骑协同作战的需要,按步兵、骑兵、突击队(跳虏)、机动队(奇兵)进行编组,重视远战能力,强调在冲锋距离外杀伤敌军,因而步兵除装备长枪、腰刀外,均持有弓、弩。突击队及机动队战时多为骑兵组成。军队的的基本战斗队形为便于突破的楔形队形。当遇山区及复杂地形不便展开时,创造了竖阵(纵队),直接投入战斗,进一步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国防战略方面,隋沿袭秦汉以来的守势战略,唐前期则改为攻势战略:对攻扰边境的各少数民族政权,采用攻略、征服手段达到巩固国防和安定边疆目的。但在具体实施时,则取政治;争取与军事打击兼施的方针。在“离强合弱”、分化瓦解的同时,实行“爱之如一”、“绥之以德”的政策,淡化民族界限,大量任用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为宿卫将军或边州(羁縻州)长官,有的还妻以公主,以加强其向心力,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统辖问题。在战术运用上,强调积极进取,惯用机动战术,以骑兵的快速突然行动,进行突破、奇袭、追击,求得以少胜多和全歼,是这时期作战的突出特点。如虎牢之战,李世民率千骑,突破窦建德军阵,歼其5万,唐灭东突厥之战,李靖率骑兵1万,奇袭颉利可汗,歼东突厥军10余万;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率2000骑追击宗罗喉军,迫使薛仁杲投降等。其他兵种亦力求运用这一战术。如唐平萧铣之战,李孝恭、李靖率水军乘三峡水涨袭击肖铣;蔡州之战,李愬率步兵雪夜奔袭吴元济等,均取得了胜利。强调步骑协同,并将“战贵其速”和“与之持久”(《卫公兵法》)的理论结合运用,亦是此时作战特点之一。以善使强弓劲弩、能攻能守的步兵正面交战,而以良马奔冲、适于机动、攻击的骑兵担任迂回、侧击等任务。当敌占优势时,以步兵与敌正面对峙,先取守势作战,俟敌疲惫时,再抓住战机投入骑兵,以迅猛之势向其弱点、要害处发动突击。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等,唐军均以此战术获胜。还出现了威力侦察及交互掩护撤退等新创战术。因城市战斗增多,城防工事构筑及城池防御战术均有发展。城内有重城,城外有羊马城。羊马城与护城河外还构筑了配置强弩用以反射的弩台,使防御纵深增大,稳定性和韧性大为提高。城池防御战术,亦强调积极进取,不断组织守城部队出击、反击。如张巡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参见雍丘之战),李光弼守太原等(参见太原之战),均以反击挫败叛军。利用地道反击,也成为这时期的常用战法.
(1)
除了李靖击败东突厥的阴山之战,苏定方攻西突厥之战,又是一次1万VS10万的战斗。 635年,唐派兵降伏了以青海为中心的吐谷浑,打通了西域用兵的道路。 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军在侯君集等的率领下攻取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吐鲁番西雅尔和卓)。唐军又占浮图城(新疆吉木萨尔),在此设庭州。642年至648年,唐军在接连打败西突厥后,又攻取焉耆、龟兹等地。天山南路各国纷纷摆脱西突厥的控制,归附唐朝。唐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领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称“安西四镇”。唐贞观年间,西突厥内讧,互相攻战。叶护阿史那贺鲁兵败后归附唐朝,受命招讨尚未服唐的西突厥各部。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击破宿敌,西突厥十姓诸部皆来归附,遂拥兵数十万反唐,建牙帐于双河(今新疆温泉境)、千泉(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以西),自号沙钵罗。西域许多小国也往依附。七月,阿史那贺鲁进攻唐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陷金岭城与蒲类县(今新疆奇台东南)。二年(659年)闰正月二十一,唐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骑兵万余人,自北道攻西突厥;又遣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及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旧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敌万余帐降。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西,苏定方率部万余人为沙钵罗(阿史那贺鲁)率领10万突厥之众所包围。苏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沙钵罗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突厥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沙钵罗仓惶逃窜后,苏命手下率骑兵向邪罗斯川(伊丽河西)方向追击,自率新附突厥降众继后。时遇大雪,深约二尺,诸将建议待天晴再行。苏定方说服部众,利用沙钵罗军以为唐军必然休兵的侥幸心理,昼夜兼程,继续追歼。进至双河与南路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沙钵罗牙帐,乘其将去打猎而无戒备之际,突袭之,斩获数万人。沙钵罗与其子、婿等逃往石国(今苏联塔什干一带)西北之苏咄城。不久,石国人诱擒沙钵罗,送交唐军。苏定方息兵,令西突厥诸部各归所居,修复道路,设置邮驿,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生产,访问疾苦。并将沙钵罗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后唐于西突厥故地又置二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为都护,分统其十姓各部。 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西突厥亡,大唐进入全盛时期。
(2)
公元747年,中唐名将高仙芝率领1万唐兵,从安西督护府出发,连续行军千里,接连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和坦驹岭(今阿富汗境内)两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冰大板(冰川)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的军队在这个海拔上的行军时间至少有一个半月(换你会不会高山缺氧?),不仅要对付高山多变的恶劣天气,还要保证给养的及时运输,这是高率领的唐朝军队留给世界的千古之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红军是如何过雪山的,这么大规模的部队,翻越两座绵延百里的大冰川,而不折损多少,还要马上投入作战,夺取三面悬崖峭壁的连云堡,斩敌五千俘获一千。我们且不去管高仙芝一万多人的军队是用了什么方法爬上那些冰山的——现代人即便带了先进的登山工具,以小规模的团队轻装去攀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事历史上也就三个人做过,另外两人一个是汉泥拔,一个是拿破仑。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勘察了一千年前高仙芝先生行军路线后,评论曰:“数目不少的军队,行经帕米尔和兴都库什(想想现代化的美军都拿躲在阿富汗山区的拉登没办法),在历史上以此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给养,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军队的供应?即令现代的参谋本部,亦将束手无策。”又叹曰:“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若干倍。”
(3)
从穆罕默德622年在麦加传教开始,至公元700,正是大食国最风光的时候,国力和疆域都达致鼎盛。除了家门口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由于有险可守没有拿下,帝国往西吞并伊拉克、叙利亚、北非、埃及,往东651年吞并波斯,与大唐属国接壤,往北于713年渡海灭亡西哥特王国,占领欧洲比利牛斯半岛除北部山区以外的全部地区,建立起对西班牙人的统治。大食的王许下了他的著名诺言,“谁先踏上中国本土,谁就做中国的总督!”可惜往后的几场与大唐的接触战,使得野心勃勃的大食人觉得要到中国做总督的理想越来越没有底。开元三年(公元715 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璟率旁侧戎落兵万馀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开元五年(公元717 年),突骑施(西突厥被唐帝国灭亡后在中亚重新崛起的一支突厥人)联合吐蕃和大食(阿拉伯)攻打唐安西四镇,三打一被唐朝再次击败。 <br><br>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开元六年(718 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中国领土,但是被这时已经彻底臣服唐朝的突骑施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开元十—年(723;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奉唐皇的诏),大破之。 <br><br>开元十二年(724 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哈利发,再遣穆斯林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br><br>从724 至727 年,突骑施深深地渗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撒马尔罕)本土。726 年,突骑施为防卫骨咄(葱岭以西)而与阿拉伯人交战。这一段时间,突骑施在中亚是作为唐朝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 <br><br>此后二十多年,相安无事。天宝九年(公元751)年,唐朝胡将高仙芝(高丽人)私自作主贸然出击,爆发了著名的怛罗斯之役。由于是境外作战,大食也吃尽苦头,战后,唐帝国的边境线并没有太大变化,直到755年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大唐陷于内乱,抽兵出中亚,唐在葱岭以西的军事存在才从此结束,本想再报一箭之仇的高仙芝也被调回长安,被玄宗冤斩。不过葱岭以东的数千安西四镇唐军,居然孤军坚守四十年,最后才被回鹘所吞实为奇迹。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春,“渡泸之役”唐俘获吐蕃、大食联军二万余人。
参考资料:汉唐魂
F. 郑州麦加美加盟是不是骗子速度回答来
不是··郑州已经有多间这个点了·· 如果是想加盟建议加盟 华莱士
G.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命题线索1 大国史
命题角度1 日本史
世界古代史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世界近代史
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实行改革,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但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日本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与其他与会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在经济危机推动下,加快了对外侵略和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步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军部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民对侵华日军发动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战后经济的发展: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发展迅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命题角度2 英国史
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初,英国凭借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到18世纪后半期,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英国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至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史蒂芬孙发明的“旅行者号”火车机车试车成功,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以《人民宪章》为政治纲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宪章运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兴起,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没有及时采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而只依赖广阔的海外市场,逐渐失去了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但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英国与法国、俄国组成了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协约,与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最终,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
科学领域: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方面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方面创建了力学三定律。达尔文在出版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参加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于1920年成立了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绥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上台后大肆对外扩张,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采取妥协、姑息的绥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国与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1日,英国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积极发展经济;加入联合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73年,加入欧共体。
命题角度3 法国史
世界近代史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伏尔泰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卢梭倡导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和天赋人权学说。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罗伯斯庇尔等人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仑帝国: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他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队,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3~5月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由公社领导人之一的欧仁·鲍狄埃作词,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的《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法国与英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与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展开扩军备战。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发生于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战胜了同盟国。1916年,发生在法国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参加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于1920年成立了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绥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上台后大肆对外扩张,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采取妥协、姑息的绥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法国与英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积极发展经济;加入了联合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先后积极倡导成立欧共体和欧盟,并成为其中一员。
命题角度4 美国史
世界近代史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了。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共和制政体。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此后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被称为美国的“国父”。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1862年,废除了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制度,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南北战争的结束进程。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注重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等一系列电器产品;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与英国、法国等国家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参加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最先在美国开始,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应对经济危机,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政。通过调整工业、整顿银行等措施渐渐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的其他国家合作,一起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美国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1945年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1948年,美国实施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又于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
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继续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时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在美国开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制成。
参加的国际组织:美国加入了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在美国的操纵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命题角度5 俄国史(沙俄——苏俄——苏联)
世界近代史
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俄国与英、法组成三国协约,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世界现代史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领导起义军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随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新经济政策:列宁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1922年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到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也称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卫国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在1941~194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苏联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1945年5月,苏军攻克了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抗;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其中一极。
命题角度6 德国史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超越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885年,德国著名工程师卡尔·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此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与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相对抗。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与法国展开激战,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思想文化: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被尊为“乐圣”,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等。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德国遭到严重削弱。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这刺激了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被苏军击败;1943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击败,这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起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柏林被攻克;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美苏“冷战”开始后,德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墙”就是美苏“冷战”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德国实现统一。
命题线索2 大国关系
命题角度1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日关系
友好交往: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隋唐的政治制度并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冲突:元末明初,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侵略:
①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1900年,日、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不到半年便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⑤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后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否认侵略历史。
中英关系
侵略: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年,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③1900年,英、法、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美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法、美、日等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1972年,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经过谈判,香港最终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中英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中法关系
侵略:
①1856~1860年,法国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②1900年,法、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与美、英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④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法、美、英、日等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反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
侵略:
①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美国人华尔领导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②1900年美、英、法、日等国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与英、法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④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⑤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帮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中国等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并于1945年取得胜利。
对峙: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包围政策;
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与朝鲜合作共同抗击美国的侵略,并于1953年取得了胜利。
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既有合作,也有矛盾。
中俄(中苏)关系
战争:在清朝时,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之战中被清军打败,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侵略:
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充当帮凶,并在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②1900年,俄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
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英、法等国组成三国协约,共同对三国同盟作战,后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同俄国一起抗击同盟国;
②1921年,苏俄共产党人帮助陈独秀等人建立中国共产党;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中国等国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并于1945年取得胜利。
现状:中俄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命题角度2 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美日关系
冲突与对抗:
①19世纪中期,美国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联合其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盟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并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
③二战后,日本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美、日两国竞争激烈。
合作:
①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共同侵略中国;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同对同盟国作战;
③二战后,美国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美英关系
压迫与反抗:17至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并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获得了独立。
竞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英国,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合作:
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均与英国联合作战,并取得了胜利;一战后,美英合作共同确立了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后,美国扶持英国等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②苏联解体后,美英共同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干涉中东战争、挑起伊拉克战争。
牵制:苏联解体后,英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之一,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俄(美苏关系)
合作:
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与俄国都是英法联军的帮凶;
②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共同侵略中国;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并取得胜利。
对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了“冷战”,这一状态持续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才终止。
法德关系
对抗:自中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国一直处于矛盾、敌对状态。
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共同参与组建了欧共体,后来发展为欧盟,互相合作。
现状: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H. 中国品牌的汉堡餐厅有哪些
中国品牌的汉堡餐厅有
1、华莱士
其中比最大型的是华莱士连锁店。是中国本土最大的一家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西式快餐企业,华莱士在全国超过了 4800家连锁店,拥有员工50000多人。
其他几个品牌属于一些地方特色:如河南最好的品牌 麦加美。
I. 关于唐朝事情!
楼主大概把唐高祖李渊和唐高宗李治弄混了。
高祖李渊称帝,然后是其子太宗李世民,下一个皇帝就是高宗李治(太宗的儿子),武则天是李治的老婆,后来成为皇帝,再后来政权落到了玄宗李隆基(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手里。
楼主所说的李宏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一个儿子,因为与当政的母亲政见不合,最后被杀,并不是皇帝。
J. 演员麦加
那个是山东口音,其实和他本人一点关系也没有,为了喜剧效果而配音,就像《东成西就》里的张学友那个角色一样。
麦嘉(1944年2月29日—),原名麦嘉尚,英文名 Karl ,生于中国广东省台山,是香港的电影导演、演员、编剧,擅长拍摄喜剧,其光头形象深入民心,有“光头佬”、“光头神探”之称,曾经拥有名下马匹雷霆。
中文名: 麦嘉
英文名: Karl Maka
角 色:导演,演员,编剧
性别:男
演出作品 :
第一桶金 (2006)
济公传奇(2000)
大赢家Da ying jia (2000)
情圣Qing sheng (1991)
豪门夜宴Party of a Wealthy Family (1991)
瘦虎肥龙 Skinny Tiger and Fatty Dragon (1990)
最佳拍档V兵马俑风云 Xin zuijia paidang(1989)
今夜不设防Celebrity Talk Show(1989)
八星报喜The Eight Happiness (1988)
最佳拍档IV之千里救差婆 Zuijia paidang qianli jiu chaipo (1986) 〔光头佬〕
最佳福星The Luckiest Stars (1986) 〔光头佬〕
横财三千万 Thirty Million Rush, The (1985)
最佳拍档 Aces Go Places (1984)
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 Zuijia paidang nuhuang miling (1984) 〔光头佬/光头神探〕
圣诞快乐 Merry Christmas (1984)
最佳拍档II之大显神通 Aces Go Places II (1983) 〔光头佬/欧瑞强/Albert欧〕
最佳拍档Aces Go Places (1982)
鬼马智多星 All the Wrong Clues (1981)
滑稽世界 Laughing Times (1981)
欢乐神仙窝Huan le shen xian wo (1981)
身不由己Shen bu you ji (1980)
狗急跳墙 Xian yu fan sheng (1980)
咸鱼翻身By Hook or By Crook(1980)
无名小卒Wu ming xiao zu (1979)
搏命单刀夺鸣枪Odd Couple (1979)
哈罗,夜归人Ha luo, ye gui ren (1978)
功夫小子 He Has Nothing But Kung Fu(1977)
铁拳Tie quan (1976)
导演作品:
横财三千万 Thirty Million Rush, The (1985)
难兄难弟 Nan xiong nan di (1982)
追女仔Chasing Girls(1981)
咸鱼翻身By Hook or By Crook(1980)
疯狂大老千 Feng kuang da lao qian (1980)
无名小卒Wu ming xiao zu(1980)
狗急跳墙 Xian yu fan sheng (1980)
老虎田鸡 Dirty Tiger(1978)
哈罗,夜归人Ha luo, ye gui ren(1978)
面懵心精Mian meng xin jing (1977)
铁拳Tie quan(1976)
一条光棍走天涯Yi qi guang gun zou tian ya(1976)
蒙面神经(1975)
编剧作品:
最佳拍档IV之千里救差婆 Zuijia paidang qianli jiu chaipo (1986)
哈罗,夜归人Ha luo, ye gui ren(1978)
老虎田鸡Dirty Tiger (1978)
一条光棍走天涯Yi qi guang gun zou tian ya(1976)
监制作品:
老虎出更Ⅱ Lao hu chu geng 2(1990)
最佳拍档V兵马俑风云Xin zuijia paidang (1989)
搭错车 Ride the Wrong Car(1983)
出品人作品:
圣战风云 Sheng zhan feng yun(1990)
瘦虎肥龙Skinny Tiger and Fatty Dragon (1990)
快乐的小鸡 Kuai le de xiao ji(1990)
我在黑社会的日子The Inside Story (1989)
最佳拍档V兵马俑风云Xin zuijia paidang (1989)
简历:
中国香港影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原名麦嘉尚。
1944年2月29日生于广东省台山。
1958年移居香港。在香港崇新英文书院读完中学。
1963年全家移居纽约。就读于纽约布碌仑理工大学,专修电子工程。
1969年任纽约电话公司工程师。
1971年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16毫米电影制作。
1972年考入纽约大学美术系,
1973年返港后与吴耀汉、黎应就、洪金宝、刘家荣、石天、黄百鸣等几批年轻电影人先后成立了先锋电影公司、嘉宝电影公司、奋斗电影公司、新艺城电影公司。其间参演多出卖座电影,有《最佳拍挡》系列、《横财三千万》。并以副导演身份参加《Golden Needle》1973《007持黄金枪的男人》1974等三部美国电影的摄制工作。
1975年升任为导演。
1976年首导《一条光棍走天涯》,辗转于香港、台湾影坛,任制片、导演、演员等。1978年后相继参于创办嘉宝、奋斗、新艺城等影业公司。在香港影坛掀起了新喜剧电影的热潮。他兼任策划、制片演员。创作了无名先生电影系列、肥龙过江电影系列、最佳拍档电影系列等。他参与策划执导的《精装追女仔》The Romancing Story 1987、《难兄难弟》He Ain’t Heavy,He’s My Father 1982等在香港影坛均获好评,并取得极佳票房收入。
1982年主演《最佳拍档》Aces Go Places获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6年与香港新电影作家合作密切,为林岭东、王家卫、吴宇森等作家任制片,策划了不少香港电影史上的名片。
1991年,随著新艺城的解体,麦嘉淡出电影界。
2000年,麦嘉玩票性质复出客串电影《大赢家》并主演中国大陆电视剧《济公传奇》。
2001年,麦嘉伙同黄沾和罗家英三人一起以光头造型为亚洲电视主持清谈节目《三个光头佬》(罗家英和麦嘉原本就是光头,黄沾则是因肺癌化疗造成脱发,但借著节目的名义隐匿。)
个人荣誉:
1982 年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最佳拍档》(与洪金宝成为金像奖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双胞影帝)
详情:
光头麦嘉并不是从小就光头。青年时代的他,也曾长发披肩,胡须满面,一副嬉皮士派头。他也不是从小就立志搞电影,他的专业本是电子工程,只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日日钻去唐人街看港片,总觉得那些电影人拍出来的东西不尽如人意,心想还不如我自己去拍!当了几年电话公司工程师之后,麦嘉重回大学转修电影专业,参与了几部美国电影的制作,然后揣着一千美元,回到香港勇闯影坛去也!
那是1973年,麦嘉二十九岁。那时候的香港影坛全然是邵氏与嘉禾的天下,李小龙刚刚去世,功夫片方兴未艾,粤语电影全面复兴。麦嘉先后与吴耀汉、黎应就、洪金宝、刘家荣、石天、黄百鸣等几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影人成立了先锋电影公司、嘉宝电影公司、奋斗电影公司等,出品了一些创意独特的低成本电影,成绩尚算不错。1980年,奋斗电影公司得到金公主院线老板雷觉坤的赏识,加盟金公主并改名为“新艺城电影公司”,麦嘉、石天和黄百鸣三个老板带着两个伙计住进了面积不到一千公尺的新办公室。当时连他们自己也不曾想过,就在这间办公室里,新艺城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崭新时代。
新艺城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是由吴宇森导演的《滑稽时代》,卖座奇佳,随后吴宇森推荐好友徐克加盟新艺城,导演喜剧片《鬼马智多星》,亦夺得同档期卖座冠军。此外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等电影人也陆续在新艺城落户,形成了著名的“新艺城七怪”创作小组。这七个人全都是有口皆碑的工作狂,其中麦嘉更有“亚洲铁人”的绰号,经常一头扎在被称为“奋斗房”的创作室里,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这七位高人也个个思路开阔,敢想敢做,又能够综合集体智慧,认真分析观众需求,不断挖掘崭新创意,奇招猛招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惊人的成就,恐怕要数1982年出品的《最佳拍档》。
《最佳拍档》的最初创意来自麦嘉,他曾经参与过《007》系列电影的拍摄,对间谍冒险故事情有独钟,打算拍成一部香港式的现代神探喜剧。起先确定的主演人选是麦嘉配周润发,但是发哥因为档期问题不能接拍,于是新艺城又找到了许冠杰。当时的许冠杰是香港艺坛如日中天的人物,不仅是粤语流行曲大师、横扫乐坛的歌神;亦是许冠文喜剧电影中理所当然的主角,票房卖座力的保证。这一回新艺城下了血本,出到破记录的200万元片酬加卖埠花红邀得许冠杰出马,在坊间轰动一时!而许冠杰也不辱使命,表现超值,不仅出色演绎了角色,还为《最佳拍档》系列创作了多首主题歌,几乎曲曲流行,并连续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
《最佳拍档》公映之后,年度票房达到2600多万,是香港首部冲破2000万票房的电影。这个数字也意味着有300多万人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占当时香港人口近60%,如果以如今的票价折算,则有2亿3千万近乎天文数字的票房,雄踞香港开埠至今卖座电影之首。在这个相对票房榜上占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就是随后公映的《最佳拍档》续集与再续集,若折算如今票价,票房也都超过2亿。当然,用这种方式折算票房未见得合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最佳拍档》系列电影在香港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佳拍档》成功的原因很多:“新艺城七怪”创作小组的集体智慧、香港电影界前所未有的好莱坞大片式格局、不惜血本的资金投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效果超群的特技制作、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还有几位主演的精彩演绎。扮演光头神探的麦嘉以精彩的表演,证明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电影制作人亦是一位优秀的喜剧演员,与洪金宝、张国荣、陈惠敏、林子祥同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当届金像奖是首次实行提名选举制度,评审过程大费周章,最后索性将影帝同时颁给了麦嘉和洪金宝,成为金像奖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双胞影帝。
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以麦嘉为首的新艺城不断推陈出新,出品的许多电影都获得了巨大成功:《难兄难弟》、《搭错车》、《开心鬼》、《圣诞快乐》、《八星报喜》、《何必有我》、《阿郎的故事》……当然还有经典名作《英雄本色》和《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圣战风云》的系列。有评论说:如果说六十年代是邵氏的时代,七十年代是嘉禾的时代,那么八十年代就是新艺城的时代。而麦嘉本人不仅对新艺城的崛起厥功至伟,也影响了许多年轻电影人的事业轨迹。他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和魄力的老板,积极鼓励属下“搞搞新意思”,吴宇森、曾志伟、林岭东等名导演的成功,都与麦嘉的支持有关。
老祖宗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香港影业衰落,海外市场迅速萎缩,麦嘉、石天、黄百鸣等人的创作理念也发生分歧,各自分道扬镳,新艺城于1991年宣告关闭。当时香港房地产事业兴旺,麦嘉退出演艺圈专心炒楼,大赚了一笔,随后,笃信算命、风水的他在算命师的指引下进军股市,却又赔得底儿掉,一夜之间几千万港币全部泡汤,麦嘉郁闷得几乎想自杀。随后的几年里,麦嘉又陆续投资娱乐城等事业,忽赚忽赔,却也使他渐渐看开:“演艺人员投资其它行业,百分之百会失败,这是性格问题,谁耐烦每天守在那里一毛两毛地算?”
近些年来,麦嘉也曾回到演艺圈玩玩票,演出了《大赢家》等电影和《济公传奇》等电视剧,并在电视台和黄沾、罗家英主持访谈节目《三个光头佬》。其实“三个光头佬”的创意是因为黄沾已经患上癌症,化疗造成脱发,为避免外界猜疑而为之,但是这三个深受观众爱戴的喜剧人物联合出场,已经形成收视保证,其中麦嘉的光头更是已成典故,意义非比寻常。直到现在,光头神探仍然不断出现在香港的漫画里、电影里、社会口语里,麦嘉的成就与辉煌,也在香港电影史上和观众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