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知道吉林有哪些特色小吃或饭店阿
特色小吃比较好找的就是财富广场低下了,那还不错。其他的比如骨头肉在党校附近小国骨肉馆,馅饼去牛马行,狗肉去厦门街,吃鱼去松花湖边上,回族菜有阿拉伯和利雅得,朝族菜去图们江和樱花墅,满族锅子可以去解放西路吉林乌拉火锅或者东德顺
❷ 重庆著名的餐饮策划人是谁
邓骐骏,这个人是餐饮策划的大师,是权威
❸ 长春市钱锋吊炉烧烤能加盟不
四分局: 1、四分局永昌胡同品四川的水煮肉片 15元老四川的干锅土豆片 10元江北水煮鱼的川椒土豆丝 5元品四川火锅店的火锅 串串香 永昌胡同的乐山大佛 2、四郎烧烤,义和路靠近人民大街附近。全部是电烤,味道还行! 3、林彬韩国料理,在同志街电信路口往上走,他家的东西很地道。 4、元盛居的火锅 吉塔附近 5、巴西烤肉,东朝阳(新华副食下一个路口)处,38元一位,喜欢鱼卷(但有时不提供) 桂林路: 1. 云南过桥米线,桂林路老厕所对面,楼上挂有个3米长一米宽的黄色招牌. 10元1份.其米线极麻,吃完走出来,一吹上风,嘴唇象过电一样,比初吻的感觉还强. 2、全洲拌饭 经济实惠 长白山宾馆的一楼好多年了。新疆天山小吃,有大盘鸡 品四川, 水煮鱼 阿香婆麻辣烫 3、五厘米厨房,桂林路,冰淇淋3元一个,好吃又好看 4、好味道广东烧腊餐厅,桂林路西康胡同,和九星川椒麻辣烫在一条街推荐他家的皮蛋瘦肉粥,招牌菜就是烧鹅饭,烧鹅外焦里嫩,味道好得很,而且价格也不贵。此外,他家的河粉、叉烧也不错呀!很值得一去! 5、面对面,那里的意大利面真挺不错 6、动力厨房,桂林路同仁书店对面,很小的一家店,但是东西很好吃,也不贵 一份饭不到20块钱,店里的布置也很好 7、多伦多茶餐厅,桂林路麦当劳正对面,很不错 8、戴氏山西面馆,桂林路的高丽王朝和海阔天空中间。老板以前是给某国大使做饭的.店里的墙壁上贴着店主在各国的照片和别人的题词其中不乏有美国大使\清华校长,而且挺便宜的 刀削面小碗才2元! 9、好味道,桂林路西康路附近。南方的烧鹅,叉烧等,一份10元左右 10、西安小吃,精致牛羊肉泡馍蛮好吃的,个人推荐 11、吉利宝烧考店也不错,我最爱他们家的炒面!! 12、东秀山 龙秀山 特色都是烤肉 13、米粉,桂林路连通交费大厅侧面。就是有点麻。那附近的包子也好吃。 14、彼人米粉,恒客隆旁边。他家的肝也好吃 15、可立安,立信街与西康胡同交汇的地方,韩国料理。味道,价格都不错, 烤牛肉拌饭,火锅系列,炒辣年糕都十分对味,辣牛肉汤炒年糕咖喱饭好吃好吃。价格也不贵。店面装修很有意思。跟好朋友去那里吃饭坐着聊天都很有气氛! 16、东方肉馆,隆礼胡同与百汇街。排骨很香,别的也不贵 17、漂亮筷子,在桂林胡同和西康路中间的那条路,就是刚刚过路口有一家 花星期的那条路。主要是韩式炸酱面,12元,还有炸酱饭,海鲜面……都是韩国口味的。面、小菜可以随便添加。据说是韩国人比较认可的一家韩国口味的炸酱面店呢!个人感觉味道不错。 18、小蚂蚁面线店,,自由大路。各种面食和小菜,味道都很好。价格和面对面的差不多。 19、钱百万欢乐餐厅,在同志街上,快到南湖了,上海菜,味道不错哦 20、哈比比烤肉,每种烤肉可以半份半份的叫,这样比较划算,个人比较喜欢羊小腿肉,还有他家蘸肉的沙茶酱比较好吃,而且吃完了可以免费再要,自己带面巾纸去,店里给的面巾纸要退掉,每人可以省一块钱,不怕麻烦的话,自己带围裙去(防油溅的),又可以每人省一块。:),两个人吃饱应该60块没问题,如果有大肚子的朋友,可以吃完烤肉再叫煮面条,煮在烤完肉的锅里,好好吃哦! 21、金龟馅饼,长庆街与隆礼胡同的交汇口,韭菜盒子和糯米饼,米粥等。便宜且好吃。 22、吉兴烤肉 自由大路 23、狗肉馆,人民大街西侧,自由大路北侧,送变电浴池的对面。肉总是很新鲜,狗肉汤也很好吃。豆腐、手撕狗肉等都很好。不贵。 红旗街: 1、曹香居,红旗街时代服饰后面。不大点一小地方,每天中午有数不清的人往里挤,它家的牛肉萝卜,小碗肉,土豆酱,酱炒鸡蛋味道好极,最适合打包,因为快 2、“好能哥”自助西餐,一家在红旗街(亚细亚小吃城旁边的那条街上),还有一家在重庆路上(好象是过了新华书店),29元一位,有比萨、意大利面(我最爱吃,酸酸的)、水果、冰淇淋,有很多吃的,我觉得还不错哟~~ 3、新干线,红旗街麦当劳西侧。牛肉饭\小菜老好吃了 4、阿昌饺子,贼好吃! 5、七把叉,欧亚门栋穿过去的小店。最爱他们家的烤鲫鱼,非常的鲜,麻辣豆花也不错,好吃的真不少,东西也不贵,环境也挺好的. 6、老谗兔丁,在欧亚和朝阳公园中间有一家店 老谗兔丁;水煮肉片;干锅土豆片;糯米排骨(具体名字不记得了,看菜单就知道了);上汤白菜 毛血旺 7、朝族饭店,还有坐25路在建设街下车,然后过马路有个小胡同,第二家。他们家的腊猪肉盖饭,嗷嗷好吃!才六元,还有牛肉汤也很好吃,而且很多哦! 卓展附近: 1、喜相逢烤肉,国际大厦后身 2、阿发盖饭,重庆路恒客隆附近,无论食品还是环境都很有特点,非常羡慕那的老板,墙画都是自己订做的。大多数盖饭都在十元到十五元之间,购买14元以上的还可免费选择一瓶汽水或奶茶之类的(百事出品)。强烈推荐茄汁牛腩盖饭!!! 3、咖喱工房,阿发盖饭隔壁,可是咖哩牛肉的牛肉太硬了 4、pizza hut,卓展对面,pizza 最好吃,可以和国外的媲美,相差甚微。 三马路附近: 1、四川麻辣涮串,大经路362五马路站点那里,英派斯专卖店对面。品种特别多,从肉到菜,再到海货都有,并且每串全都是5毛。吃完查签子的,哈哈!蘸料特别香可以要不麻不辣的,微麻微辣的,中麻中辣的,反正是依你自己口味吧,两个人一般在50元左右。 2、金福自助烧烤,二马路附近。 3、欧阳家的吊炉饼,好旺角附近的小店,在西五马路上,从大经路上的西五马路路口往里走,大概要走15分钟。左手边,门脸又小又破,但是他家的吊炉饼实在是一绝,绝对值得尝一尝,经典搭配是鸡蛋糕配吊炉饼。两个人吃应该在15块钱之内。 4、熏肉大饼:吉大二院对面的是我吃过最好的 5、丑小鸭餐饮,三马路“行行乐乐”娱乐城下面。西式小快餐,很实惠、气氛稍差 6、金陵大排档,三道街快到亚泰大街。里面的东西味道不错哦!还很有特点。不过这个季节没有菠萝饭了,很好吃。还有秘制鱼头煲,里面的萝卜很好吃,价钱也适中,去试试吧! 7、新罗城韩国料理,北安路市医院后身 建设街附近: 1、狗肉,鸽子楼附近,在鸽子楼北面的那条东西向的小路,有一个二层以上是住宅楼,一层是门面房的建筑,他家店的特征是一楼的空间很小,但是有二层,三层,每层有两个屋子,还有个屋子有炕,可以上炕吃。狗肉就不用说了,干煸茧蛹,麻辣鳕鱼(咸口的)也是很不错的,他家的味儿很好,4个人100块之内应该是很饱的,包括啤酒 2、金与米,安达街上。感觉不错。 3、嫩江鱼猎人,朝阳桥翔运街。很正宗的嫩江野生鱼馆,老板有路子,绝对野生,而且味道绝了,个人以为,长春最正宗的鱼馆,氛围也不错 4、老边饺子,建设街2742号,建设广场附近,电话:6939622 6939633 特色:肉三鲜蒸饺,老边大拉皮,(水饺也不错,口味很全) 5、越南餐厅,建设街,虽然店面比不上马路对面的大店,但吃的还是相当有特点,推荐一道什么汤,酸甜口由菠萝柿子鱼熬制而成,女孩子们一定喜欢,而且这家店价格不贵 工大、长大及南校附近: 1、食为天,文昌路(工大与师大中间那条)。招牌菜:湘竹鸡 2、张记农家饭庄。东南湖大路上,二航院的东侧。鱼头和雪里蕻炖豆腐很好吃。4人80元。 3、烤肉串儿,人民大街与光明路路口(金融大厦正门对面),每晚有一对中年夫妇出野摊儿, 不论春夏秋冬,生意极火。 4、扬记烤肉面片,南胡大路上。环境挺差,烤肉不错,适合当地人口味,还很便宜,一套18-20 5、渝乡人家,长大旁边。川北凉粉4元 鱼香肉丝8元 糯米排骨16。绝对正宗 6、饭米粒,吉大南校旁边的一个教职工小区。韩国料理 7、顿炖香,前进大街上,距离沃儿玛差不多500米。主打是一道类似乱炖的鱼,什么鱼都有,里面再加上筋到的粗粉儿,点缀点香菜,我是超爱吃,一份这个鱼好象是不到四十吧,不过是好大一盘呢,分量绝对足 1、 烤鸽子,东岭南街的自由大路路口不远的地方.(小毛驴酒店身后不远),这家店连招牌也不挂,来的全是回头客.没别的菜,只是烤鸽子,烤兔子,还有鸡炖土豆.味道奇特. 4个人大吃大喝也不过60元. 2、兴盛斋,普阳街向辽阳街走的一个路口(早市路口)。回族饭店,一家小店开了十多年了。在他家的菜好吃不贵,我特爱吃他家的扒肉条。 3、烧烤一条街,辽阳街,上海路。想吃烧烤的朋友可以来,出租司机都知道。其中有家“烤猪手”,对面有个小超市,巨好吃,天天晚上满员 4、天香苑,亚泰大街净水厂附近 5、老杨太太烧烤。在西中华路上,坐253小公共就能看到.天天人都多. 6、铁北天光路早市院内。下午5点多才会开业,烧烤特象样。最出名的就是“烤猫” 7、鸽子市烧烤,那里的烤猫也很香。推荐老郑太太家,炒鸽子,拌黄瓜,还有他家的辣酱,绝了!! 8、东来顺的火锅,岳阳街上,动植物园西门.平均30元一位. 9、1+1粥面,平阳街,花都发型店的对面。肉酱炸的咣咣香,拌黄瓜咣咣脆生。好吃。便宜。二十两人就搞定。 10、义群老太太烧烤店,平阳菜市场正对过。羊肉串的味道正宗,其它串也都很好吃啊。 11、煮面哈哈,税务学院后面。
❹ 中西比较,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和优劣
1925年,鲁迅先生总结道:中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厨房。今天我则反过来想,厨房便是一个浓缩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显学以来,对它的研究大致有两派:一是专注于做菜,眼盯着烹饪生产阶段,称之为烹饪文化派;一是专注于吃菜,陶醉于饮食消费阶段,称之为饮食文化派。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整理国故,发扬“国粹”。两派方向不同,研究成果却一致。窃以为研究中国烹饪不光是要研究做菜和吃菜,更应当研究做菜的人和吃菜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我对当今“烹坛”知之甚少,只是因为对烹饪界一些现象感到厌恶,才使我斗胆将近年来危害中国烹饪之怪现象总结罗列于后。
一
我们祖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为了研究或称谓的方便,对于饮食文化的民族多样性和地域多样性,我们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表述系统。清末民初时,大致称“帮口”,意指不同帮派所具有的不同烹饪特色。一帮一伙的厨师,为了生存需要,自发地按风味流派组织起来,传承、操练技艺,开拓发展空间,同时还带有浓厚的封建行帮色彩。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菜系说”广为传播。先是四川人、江苏人、山东人、广东人出来宣扬川、苏、鲁、粤“四大菜系说”;紧接着,便有湖南人、福建人、浙江人、安徽人出来鸣不平,于是四大菜系又摇身变为八大菜系;眼见别人都成了气候,当然北京人、上海人也坐不住了,结果,八大菜系又增补为十大菜系。1992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烹饪辞典》,居然把尚在争论中的“菜系说”作为学术成果写了进去,从此,便给菜系之争埋下了伏笔。
山东人欲以鲁菜涵盖黄河中下游风味,河南人岂能坐忍?只需稍做调查,不仅山东人的始祖姜太公发迹之前长期定居河南屠狗卖肉,就连“食不厌精”的孔圣人也是河南商丘人的子孙。“四大菜系”之一的苏菜,深受河南的影响;“八大菜系”的浙菜,更是北宋开封菜的后代。岂有“子孙”在前,“祖先”殿后的道理?如此一来,在菜系排行榜前,河南人便不肯买账。接下来,陕西人出来说,汉唐是中国亘古惟有的盛世,且西安烹坛尚有三绝:牛羊肉泡馍、饺子宴和仿唐菜,而“秦菜”不在八大十大“菜系”之列,令人费解!很快,贵州人站出来说话了,贵州的菜要比川、湘辣好几倍;山西人说山西菜全球最酸;新疆人说全国羊肉串的根在新疆;东北人说是他们发明了猪肉炖粉条。闹来闹去,便有人站出来和稀泥了———既然大家都有理,那也不必受十大八大的数字限制,各省区均可成系。于是乎,菜系排行榜前,四大八大十大中有名的,都在拼命捍卫已有的地位,而那些榜上无名的省区,则是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去。一时间,全国三十几个省区纷纷提出要建立自己的“菜系”,就连刚从四川脱离出来的重庆,也有人出来鼓吹“渝菜说”。于是,菜系说的学术泡沫演变成了一场大跃进式的闹剧。
饮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相异和民族相异本来很正常,不过,这种相异性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更无法量化。譬如我们常吃的红烧肉,南北方家庭主妇都在做,然而各自的风味却不大相同,当然也无优劣高下之别,有人硬说它属“湖南菜”,就近乎于扯淡。实践证明,“菜系”之说机械地运用行政区划来分割的做法是相当愚蠢的,这是一套削足适履的表述系统,只会造成文化上的“封建割据”和无休止论战。当初鼓吹这一“学说”的人,也许仅仅是为规范学术名词和方便研究,然而,这一“学术成果”却被相关省区所利用,最终异化为省区餐饮实力之间排座次、争范围的工具,而那些后起的弱势省区除了奋起抗争以外,也在竞相建立自己的“菜系”,凸显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
如果让“菜系说”继续说下去,那肯定会阻碍中国烹饪的发展。
二
中国烹饪的历史虽久,但搞烹饪大赛却算是新生事物。1980年以前,各地也举办过诸如活鸡拔毛、快速切肉之类的技能比赛,不过影响都有限。1983年11月,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最早举办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型行业赛事。作为烹饪社会化的产物,大赛无疑是行业内交流技艺、提高水平、展示形象的良好平台,对于中国烹饪事业的促进作用也不容置疑。
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烹饪大赛过分追求菜点的外在美,一味地推崇雕刻盘饰,从而陷入到形式主义的泥潭。从文化根源上讲,中国饮食文化是模糊哲学的产物,理性主义的先天不足导致了中国烹饪成为感性烹饪,从而又导致了以口目等感官刺激为审美价值取向的传统。而在生产者一方,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业者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既无力以科学手段改造旧传统,又缺乏足够的理性来建立正确的审美思想体系。这种情况下,相关行业组织的正确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近十年来,尽管有识之士为此喊破了嗓子,各种烹饪大赛的形式主义仍愈演愈烈。一些厨师为了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泡沫雕龙,人乳入菜;头顶切面,人背作砧;穷形尽相,不一而足。
1983年以来的20年间,在全国大赛上产生的金牌菜银牌菜铜牌菜数以千计,再加上省市级各类大赛产生的获奖菜数以万计,这一来,全国各地饭店里的菜谱怕是盛不下了,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如今,各地大小饭店的菜谱上根本就看不到这类获奖菜的影子,而经营者对这类花拳绣腿菜也从来是敬而远之。既然市场不肯买账,那么举办这类形式主义的大赛又有何益?如此众多的行业精英聚首一处,堆积山珍海错、耗费巨资,难道只为博三五评委一笑吗?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是成本社会,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要追求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以尽可能地降低无效成本。每次烹饪比赛“胜利闭幕”时,组织者总是在台上大谈本次大赛如何在规模档次上超越了上届,获奖选手增长了多少等等,然而,对烹饪大赛的社会成本问题则鲜有人提及。
三
眼下,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第四个年头,许多手工生产行业都在与时俱进,可奇怪的是,大都市星级酒店的厨房里,仍然是少数“灶头”在作威作福。徒弟要给师傅磕头、作揖、洗工装,“灶头”可以随意打骂徒弟。发生这样的事情,施者不必自责,受者也不必自愧,好像这还都是小事,最要命的还在于包厨制度和行业垄断。包厨制度不知源于何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充满了寄生色彩的封建行业制度残余。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酒店的厨房,三万元包给“灶头”,他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走两万,剩下的一万,才由他那30多个徒弟去分。30多人分一万元,也决不会让大家均了贫富,“二灶”独拿三千,“三灶”“四灶”一人两千,剩下再层层瓜分。可怜那些刚入门的生瓜蛋子学徒,经年累月的辛苦,到头来也拿不到几个钱,逢年过节,还要从自己牙缝里挤出礼品钱来讨师傅欢心。
包厨制度使极少数“灶头”短时间内就聚敛了大量财富,为其实施行业垄断奠定了经济基础。于是,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这些“灶头”很容易打通关节,润滑关系,控制下一个自己看中的厨房。在不断扩张控制厨房的同时,他们还染指行业组织,左右重要的行业赛事,利用烹饪大赛、收徒等手段党同伐异,培植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厨霸。
不难看出,不合理的包厨制度是产生厨霸的土壤,也是下层厨工生活贫困的根源。而厨房等级制是旧时代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物,是行业不平等的根源,因此,我们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只会将中国烹饪引向歧途。
四
复古主义是老毛病了,凡是号称“国粹”的行业似乎从来都未能幸免,今日之中国烹饪也不例外。复古学者翻开《烧尾宴食单》,发现有一道“乳酿鱼”,不由两眼放光,啧啧赞叹,“看看,欧洲人尚在茹毛饮血,我们的祖先就会用乳产品做鱼吃了!”再翻开《红楼梦》,见到“茄鲞”又是一阵陶醉,“当我们用鸡肉烧茄子的时候,美国人还在啃生牛排呢!”能从古代菜谱中抢救出一些民族自豪感来,也算是这些整理国故派学者之所以吃香喝辣的缘故。多亏了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我辈才能在曲阜吃上“孔府菜”,在北京吃上“红楼菜”,在徐州吃上“彭祖菜”,在浙江吃上“西施菜”……
中国烹饪文化的复古,大致走的是两条路。其一是“专求于故纸”,譬如所谓的“红楼菜”,它的研制者就声称,这红楼宴里的每一道菜都能在《红楼梦》里找到出处,每一道菜都选料精良,造型美观,南北兼容,营养丰富,滋补健身。其实,复制这一桌筵席也并非难事,问题是不知道餐桌周围西装革履的一群,究竟想从中吃出点什么来?形式和内容永远矛盾对立,强调形式必然损害内容。这红楼菜又要出处,又要造型,又要兼顾南北风味,拼凑到最后,恐怕是顾不上营养健康了。另一种复古则连故纸也不要,完全由学者杜撰,由大厨凭空创造,譬如彭祖菜、西施菜之类。这类菜荒诞无稽,根本经不起推敲。烹饪复古,无论“故纸派”或“杜撰派”,都不过是学者的煽情和店家的噱头,我们万不可当真。
古并非就是毛病,而好的古药方我们至今吃着,好的古装戏我们至今看着,好的古饭菜我们有时也要吃一些。我们这里探讨烹饪复古的动机———学者为名、店家图利,其实都相当单纯。如果有人想借此重温贵族老爷的旧梦,生发帝王将相之豪情,那他(她)就走到邪路上去了。现实中,这样的人有,还不少。
五
豪门宴虚火上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当初从南方沿海发达地区过来的燕翅鲍豪门宴狂潮,现已迅速感染着内地餐饮市场,尤以内陆省会中心城市为重灾区。2002年,我曾写过一篇《燕翅鲍是条邪路》的文章,对郑州餐饮市场豪门宴邪风劲吹现象予以关注。又是一年过去,燕翅鲍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燕翅鲍不仅遍及郑州的大中型饭店酒楼,而且还从省城普及到了县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恐怕不久即可普及到乡镇。
燕翅鲍等豪门宴短时间内就在全国餐饮市场形成了气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餐饮市场正在走向专业化的大趋势。而在这一消费现象背后,隐藏的却是近年来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层严重的社会现实。
马克思批评说,亚洲城市的兴旺,完全与政府的消费有连带关系,这话现在听起来仍有些意味深长,因为现实社会豪门宴的兴旺,就完全适用于这一规律。如果豪门宴仅仅是几个阔人的斗富,那么有危害,但有限;可怕的是它的兴旺与政府的消费有某种连带关系。在现行体制下,一个处长将公款往自己口袋装一毛钱都是不允许的,但他一年吃掉100万也不会出事。这样,他很可能把手中的权力变成个人谋取生活享受的资本,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大吃豪门宴。于是,豪门宴开始异化为腐败分子挥霍享乐的工具,无数民脂民膏也在豪门宴的一派繁荣里面,随着下水道流走了。
六
我常常惊叹餐饮市场“与时俱进”的速度,这里仍以我生活的城市为例。昨天还在上演着“小尾羊”和“小肥羊”的火锅对抗赛,一夜之间,街头又到处流行起“小毛驴”火锅了。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这实在是口腹之欲的黄金时代。1995年以来,先是红焖羊肉席卷郑州,接下来甲鱼泡馍、煳辣鱼、汉宫姜母鸭、迷宗菜、燕翅鲍、东北菜等先后粉墨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城头变幻大王旗。郑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特征,决定了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作全国餐饮市场的晴雨表。因此,郑州餐饮市场的盲目跟风现象也就不是孤立个案,而是具有代表性。一道菜走红,一个品牌叫响,大家都来依葫芦画瓢,一哄而起,搞得李逵不像李逵,李鬼不像李鬼,随后一哄而散,转而又去寻找新目标。这一次次大跃进式的克隆运动,搞臭了李逵,搞跨了李鬼,企业不断重复建设又随即毁灭,使整个行业发展趋向泡沫化。
之所以屡屡出现各种盲目跟风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前整个行业缺乏一套建立在现代意识和科学精神之上的游戏规则。在市场大潮中,许多餐饮业主往往不是倾向于争取行业游戏规则的公开、公平、公正,而是迷信于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的投机规则。虽然某些时候个别餐饮业主可能会成为投机规则的受益者,但总体来说,当一般性行业规则不能清晰建立时,行业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七
协会林立,多头领导,不良竞争,这在20年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那时许多行业组织尚未建立,当然也就无矛盾纷争可言了。1987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成立,在彼此业务交叉的领域,矛盾日渐突出。就“国家级”行业组织来说,与餐饮和烹饪相关的行业组织就有烹饪协会、饭店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烹饪文化研究会、食文化研究会等数家,家家都自称权威“正宗”,家家都可以发文件、搞活动,影响行业发展。由于行业组织间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和游戏规则的不规范,因此,在巨大的行业利益驱使下,这些组织交叉渗透便越来越多,冲突也越来越尖锐。当前的现状是,政出多门和多头领导给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不少混乱,同时还造成了一些不良社会后果。下面,笔者仅试举二例。
一是烹饪大师名师泛滥成灾。评定烹饪大师名师,本来是件好事,但甲协会评了,乙协会也要评;国家协会评了,省市协会接着评;春天刚评了一批,秋天再来一批。于是最近一两年来,中国烹饪界迎来了空前的大师名师丰收季节,每年都要产生“国家级”大师数百、名师数千,“省市级”大师名师数万。
祝福我们的大师名师们吧,他们因为幸逢盛世,花数千元即可购得几块精致铜牌,既圆了大师名师梦,又丰富了家庭收藏。
二是名店名菜泛滥成灾。评定名店名菜,同样是好事,但由于不良竞争,于是乎又变了味道。一个不大的饭店,为了装点门面扩大影响,花钱评上甲协会的名店名菜,招牌还没有来得及挂,乙协会的文件又下来了,甲协会的名店名菜我们一律不予承认,直到又花钱买来乙协会的铜牌挂上,才算告一段落。
名店名菜泛滥成灾,苦的是左右为难的饭店酒楼,乐的是那些做铜牌的商家。更为严重的是,这类短期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行业信誉和行业形象,破坏了全国烹饪界同行之间的团结,不利于我们中国烹饪的长远发展。